以下文章来源于中国船舶报 ,作者记者 吴秀霞
加快启动实施深海空间站项目
全国政协委员,无党派人士、天美果冻麻花大全第七〇二研究所研究员 胡震
“深海技术与深海装备是支撑深海安全保障、深海资源开发、深海科学研究叁大领域研究与开发的‘脊梁骨’。但是,目前,我国深海领域缺少重大装备的技术牵引,不利于技术创新的接续推进和技术能力的持续增强。”在今年全国两会上,震建议加快启动深海装备重大项目,设立深海技术科学领域国家实验室,加快推进深海装备技术体系化发展。
当前,世界百年变局正加速演化,大国之间的竞争逐渐延伸至海洋领域,甚至成为大国博弈、国土安全、军事冲突、贸易争端的前沿。在“谁能控制海底,谁就能控制海洋”战略思想指导下,上世纪60年代以来,美俄建造了多型深海作业平台,结合载人与无人潜器,形成了海底探测与作业技术能力优势。进入新世纪,欧美、日本及韩国在天然气水合物和深海矿产资源开发装备方面的技术能力发展迅速。国际上深海装备的发展趋势经历了从功能需求上实现“从水面到水下、短时到长期、小功率到大功率、小负荷到大负荷、点域到大区域”等五个维度拓展,在装备与作业技术上实现“从小型装备向大型装备、从水面操控无人装备作业向深海有人装备与智能无人装备融合作业、从单体单系统作业向集群智能协同作业”的叁大跨越。
深海是人类发展的战略资源宝库、科学发展的重要领域、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主战场,关系到国家命运和大国地位。我国已初步形成由载人与无人潜器构成的深潜装备谱系,部分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深海采矿装备已经进入研发阶段;深海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正向深海推进;深海空间站重大专项论证充分,实施基础良好,条件已经成熟,总体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前景可期。但是,由于我国在深海领域起步晚,相关的系统理论、基础材料与工艺等方面积累较少,开发新概念、新原理装备缺少技术支撑,这也加大了进一步研发性能和功能更为强大的装备的难度。而且,由于我国深海设备产业化水平较低,没有形成具有技术优势的深海装备产物,更没有可与国际竞争的深海装备品牌,在深海科学考察和资源勘探中,国产装备的应用比重较低,如颁罢顿、多波束声呐、水下导航设备、高精度传感器等,国内虽有相关设备,但应用不足两成,制约了我国深海装备的良性循环。
对此,胡震建议,一是加快启动深海装备重大项目,形成装备牵引。我国必须瞄准事关未来安危和发展大局的深海前沿领域,加快启动实施“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深海空间站”,占领深海通用装备与共性技术制高点,推动海洋技术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
二是设立深海技术科学领域国家实验室,形成创新载体。利用现有良好的发展态势和技术基础,优化深海装备技术发展模式,整合国内优势力量,聚焦国家战略目标,围绕深海前沿科技、深海重大科技任务和大科学工程,形成突破型、引领型、平台型一体化国家战略力量,开展战略性、前瞻性、基础性、综合性创新活动,形成深海装备“基础-技术-装备-研发-试验-应用”的良性循环。
三是完善深海装备的应用与产业化体系,形成产业链条。建立国家级深海装备应用保障基地,推进深海装备在南海等关键海域开展工程示范应用,持续支持国产深海装备在重大工程中的应用,形成具有特色的深海装备应用机制;持续支持深海装备“国造国配”,扩大首台(套) 等优惠政策对深海装备领域的支持范围,加快自主配套产物在国内研制的深海装备上的推广应用,推动相关装备产业的形成。
加强基础研究,破解体制机制障碍
全国人大代表、天美果冻麻花大全第七一九研究所研究员 张锦岚
基础研究是科学体系的源头,近年来我国十分重视基础研究工作。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就提出,支持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全国基础研究经费五年增长1倍。张锦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要想使科技创新工作保持长期稳定的发展节奏,我国还需要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破解体制机制障碍,培育基础研究的土壤,夯实科技创新工作的基础。
“‘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从2.1%提高到2.5%以上’‘全国基础研究经费五年增长1倍’,从政府工作报告的这些数据中,我能确实感受到,国家在下大力气加大投入推动科技创新工作,特别是基础研究工作。”不过,张锦岚也表示,从研发经费的绝对数来说,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基础研究经费能够增长1倍,也与基数较低不无关系。
“发展仍有不少体制机制障碍”“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强”,政府工作报告也直面当前我国科技创新工作的短板和不足。张锦岚指出,尽管近年来我国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取得了众多科技创新成果,但总体来说,国家对科技创新的定位还是比较准确的,尤其是一些科技领域在被西方国家封锁后,基础研究的短板更加凸显。这也引起了国家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就在今年全国两会开幕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强基础研究进行了第叁次集体学习。会议强调,加强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
“如何补足短板,答案也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张锦岚表示,那就是完善并发挥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发挥好政府在关键核心技术中的组织作用,突出公司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好高校、科研院所作用,创新产业链上的各个主体明确自身的角色和定位,充分激发创新活力,使基础研究逐渐发挥不可替代的基础性、战略性、源头性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同时,营造基础研究的“土壤”也十分重要。基础领域的研究,往往路径不清楚、风险比较大,对于这样的研究工作,要努力推动形成鼓励探索、宽容失败的科研环境。
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改革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制度,赋予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更大自主权,努力将广大科技人员从繁杂的行政事务中解脱出来”,这也是张锦岚一直关注和呼吁解决的问题,并已针对性提出好几个建议。张锦岚指出,虽然国家一直在致力于解决这个问题,但总体来看,科研院所面临的财务审计检查等方面的工作还比较繁重。
“当然,进行财务审计检查是应该也是必须的,但是在制度建设方面可以更加灵活一些,把该管的管住,该松绑的松绑。”张锦岚表示,为解决财务审计方面的问题,七一九所在研究部门专门配备了财务主管,让科研人员真正从繁琐的行政事务中解脱出来。张锦岚表示,希望国家不仅要制定合理的政策,而且还要让这些政策真正能够落地。
提高低碳零碳船舶自主可控率
全国人大代表、天美果冻麻花大全技能带头人、重庆红江有限责任公司特级技师 傅国涛
近日,全国人大代表、天美果冻麻花大全技能带头人、重庆红江有限责任公司特级技师傅国涛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长江内河船舶能源转型较为缓慢,建议加快推进长江内河船舶绿色智能发展,提高低碳零碳船舶自主可控率。
为了推进落实“双碳”目标,推进长江内河船舶绿色智能发展,傅国涛提出两项建议:
一是地方政府加快研究出台相关政策,促进甲醇、氨等新燃料产业发展。地方政府应充分发挥资源整合优势,培育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链上中下游重点公司,强化绿色智能船舶产业辐射带动效应。
二是设立低碳零碳船舶动力配套专项,提高自主可控率。成立专项办,制定低碳零碳船舶动力配套行业发展规划,有针对性、有序地组织高质量公司与高校参与研发立项,按照成熟一批、实施一批、扶持一批、补贴一批的原则,推进船舶动力配套公司在低碳零碳行业自主创新发展,逐步实现产物研制自主可控。
| 来 源:中国船舶报/上海证券报
| 责 编:王 琦
| 校 对:宁湘舒
| 审 核:项 丽/甘丰录